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呵呵,很少看到香港 澳门 台湾人来天涯呀.楼主,我很想看一些你在加拿大的日常生活介绍,还有当地民风啊之类的.多谢楼主伯伯.謝謝大家.. 哎.. 那位.. 別那壺不開提那壺好不好?我爸爸今天不在啦, 今天以後都不賣渣.. 您佬找渣.. 就請別家幫襯吧您老.. 我就不""活殺您佬, 清蒸您佬""了 (忘了這是河南還是那的跑堂笑話.. 但那""活殺您佬""總想學學玩著.. 就找你來開個玩笑了 呵呵)有加拿大版嗎? 我想.. 百川貫海.. 大類大宗萬法同源嘛..昨晚開了欄.. 總得為小攤子佈置佈置.. 我想就從移民的不同層面, 如子女教育, 與老外打交道衣食住行, 生涯規劃, 從生到死, 盡我所知的聊聊算是十多年移民的一個""期中報告書"", 也讓自己回味一下.可別指望我有文有路, 像別人有條有理的介紹我這個人, 一生平平, 就是什麼都隨意隨性子所以才溜到海外, 逍遙放任自我, 有點像花果山那石猴, 既不受人間戒律, 也不入閻王生死簿遊走規律之中, 守的只是自家的斜月三星儒釋道阿拉耶穌.. 中聽的我聽一點, 不中聽的去他的..還是那一句.. 我說的.. 只是我的路, 我所看,我在人生路撿的""寶石"", 我的眼睛, 不是你的眼睛我瞧得上的西施, 也許是你心裡的諸葛亮老婆.. 咸魚青菜, 各有所愛, 我不硬要你吃我那套餐所以你也請別挑我吃糠還是吃草, 烏冬還是麵包就這樣.移民的第一步, 就是首先客觀分析自己是否適合. 有別的欄欄主說, 加拿大移民部會首先給一份幾張紙的問卷給申請人填寫, 然後才考慮是否發申請表. 該欄主說這並非加拿大政府在刁難申請人, 而是在幫申請人. 這說法是對的. 所以, 填這份問卷時, 務必要誠實面對自己, 填寫真實的情況. 勉強填了不實的資料, 就算拿了申請表, 也未必能過關, 而就算是成功獲接受移民, 拿了簽證抵步, 最後現實要考驗的人, 還是申請人本人. 如果自己根本應該是不適合而虛報, 賠了夫人又折兵, 甚至連累同行的親人, 這所得與付出, 你們應該很容易計算出來.申請表上的資料, 必須要真實. 現在黑龍江那位”高行長”, 被移民部抓起來的主因, 當然是他的東窗事發. 但移民部現在扣留他的理由, 卻是他在申請上隱瞞了自己原來的工作資料, 與沒有如實交代過去報稱是投資得取的資金所得. 單是這條, 彈性很大. 有時候不是故意報錯, 或是在小問題上, 移民部也許不會追究. 但如”高行長”的情況, 這一條就很可能成為他被遣返的”官方依據”了.年月已久, 我只能依稀大略的說說那問卷內容. 也許現在的問卷內容跟當年有修改過的. 除了個人工作經驗, 學歷程度, 家庭狀況, 財務狀況之外, 主要還問到申請人的英文法文的流利程度, 在外國居住或工作的過往經驗, 在加拿大有沒有熟悉親友等. 這就是從語言適應力, 生活環境適應力, 及適應過度期的援助資源方面來考慮申請人移民後的適應條件強弱的. 比如說, 我自己就是在比我早到9個月的朋友協助下, 辦理各種所需的保險, 銀行, 醫療, 省, 水電等等的安裝. 而我朋友也是由他們在加的老朋友協助下, 熟悉完成抵步後的有關手續的. 然後安頓好之後, 還有其他報稅種種問題. 每個移民大多數是由自己親友或是教會的朋友帶領下, 慢慢起步. 不然那些移民輔導的資源, 是大大不足以應付每年如此多的移民的.以上只是就申請人的客觀條件來考量個別的適應能力. 以個人親身經驗與多年觀察回流朋友的情況, 我綜合了一些個人性格心理因素, 供大家參考. 先說明這只是個人意見, 沒有什麼權威或調查作為基礎, 所以別當是什麼標準來看待, 我可沒說自己料事如神!在個性上, 一般留下來的朋友, 都是比較淡薄名利. 有的是只盼兒女有更好的升學機會. 有的是迴避兒女在原居地的升學壓力. 我的一位遠房表姑是在1960年代就移民羅省的. 有次她回來探親時跟我父親說 : ”表哥, 我自己知道自己事, 我要不移民, 在香港我丈夫沒你的本事, 只憑我一份小學教員的微薄薪水, 家用都只僅僅夠用, 我拿什麼去積蓄, 就是有積蓄, 也絕對不夠我那麼五個兒女去唸大學的. 而他們的底子也絕不能夠那些有錢請補 家教的孩子, 爭取進那麼少的大學學位的.” (當時香港中文大學也是剛成立了一兩年左右). 結果除了我大表姐唸不上, 其餘四個表弟妹都大學畢業, 有不錯的工作. 這一類的家長, 一般都很能吃苦, 因為他們內心有更重要的寄託.其次, 我覺得能成功適應的, 除了看淡名利, 比較著重精神心靈生活質素外, 多是些態度比較樂觀隨和, 開放接受新事物, 新挑戰的人. 是活得比較輕鬆, 而且都很能開玩笑. 我有一位去年剛去世的老同事, 自號”老頑童”就是了, 連喪禮都自己在死前, 跟家人說清楚, 還跟老朋友掛長途說:”嗯, 那麼, 我先走一步了, 在上面等著你們哪.” 反而一些不能適應的人, 是比較內向, 有事都埋在心裡, 自己發呆也不跟別人講, 或是很怕孤獨的人. 老實說, 這裡就是一家人也是各有各忙自己的生活, 所以有許多時候會有一個人面對許多事情的情況. 所以, 獨立性也是很重要. 小至自己家居的一些維修的DIY (Do it Yourself), 大至自己去面對生死大問題. 另外, 我發覺是留下來的人大多數有個願意試新鮮東西的能力. 有位也是剛去世的老同事, 該是七十多奔八十的人了吧? 前年夏季, 老夫妻倆聯同另外兩對夫婦, 六個人開了一輛旅遊車, 男的負責開車, 女的負責煮食, 六個人加起我想夠嗆, 沒450歲也得過400歲的了, 硬是三個星期把BC省從南到北開車走了一大圈. 沿途沒旅館就住在車上. 自己買菜煮飯.. 北邊到了Prince Rupert, 一路真的遊山玩水, 連我都沒曾玩過如此刺激的旅程. 以上說這兩位老同事, 都一直還自己開車, 那領隊環省遊的譚伯, 還家住Chilliwack (在溫市南面一小時半以上的車程的小鎮) 每週陪老婆開車出溫市購物飲茶. 另外那位在上面等咱們報到的老頑童更是一星期兩天風雨不改的打羽毛球. 兩位老人家都天天上網, 電腦技術絕不在我之下.比較年輕的移民, 多是忙養兒育女, 但也是生活怡然自得. 工作與休閒時間都安排妥當. 基本上也像老外一樣, 有空就到戶外走走. 平常加班, 但下了班就是私人時間, 沒有像香港那樣像賣了身給老闆, 連週日都有時要忙. 慢慢我也 慣了這種下班關電腦就連自己的腦也關掉, 絕不去想工作, 不像從前連做夢都會夢到合同的內容那樣緊張. 對, 要是說移民給我最大的感覺, 就是步伐明顯放緩了. 工作時一樣盡力工作, 但工作卻只是生活的一部份而不是全部, 更不是優先考慮, 而是平線發展, 工作而也要享受生活, 不是什麼豪華奢靡, 只是安安樂樂和家人渡過每一個平凡的日子. 那已經足夠了.樓主伯伯開始鋪陳他滴故事了